Featured image of post 2022 09~10 月份閱讀

2022 09~10 月份閱讀

📚 Designing Your Work Life |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| 槍砲、病菌與鋼鐵:人類社會的命運 | 原子習慣: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

Designing Your Work Life

這本書的主要受眾應該是已經工作一段時間的人,但是新鮮人如我也從中獲得許多洞見。最喜歡的概念是 good enough for now,接受自己目前的工作狀態,同時期待未來的自己可以更好,而不是洩氣的對著遙遠的目標望洋興嘆。書中講述如何重擬問題 (reframe),從看似無解的工作煩惱中找到可以改變的地方,並透過實例介紹如何從工作中找到重新設計 (redesign) 的機會。在重新設計工作時,首先要認識自己的專長,並以原本建立的工作基礎往外擴展。書中有一個跳板 (springboard) 的比喻,我們可以從先前的知識及經驗不斷連結到下一個,持續探索熱愛的工作。經驗的連結讓我想到 connect the dots,不同的是 springboard 是從現在為出發點往前看,而 connet the dots 是回顧並連結過去的經歷。

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

作者的距離與讀者很近,敘事方式像是一位朋友在咖啡廳面對面和你說故事。某些段落讀得讓人喘不過氣,好像整個世界被倒了過來。但作者的論述卻讓人很有安全感,角色的呈現也容易讓人共感,於是懸著一顆心一頁一頁翻下去,在咖啡廳裡的身體不由自主向前傾,認真地聆聽。書中藉由主角間的故事交織著數個主題,如永劫回歸、生命及愛情觀輕與重的對立、事物「偶然」與「非如此不可」的兩面向、不知者是否無罪、女性如何刻意揚棄美貌以惡俗包裝自己,以及群體與政治中的媚俗 (kitsch)。而盤旋在我腦中的是作者一開始對於「重複」的探討。以永劫回歸觀來說,假如生命中每一刻都有無數次的重複,生命將會是無法承受的沉重的負荷。

Einmal ist Keinmal 只發生一次的事情,等於沒有發生過。

人類的時間不是一種圓形的循環,是飛速向前的一條直線。所以人不幸福,幸福是對重複的渴求。

那麼,只發生過一次的生命,究竟有沒有發生過呢?如果在某一個世界中人類無法感知到重複,是否可以將每一刻都當作一次新的人生?如此一來,我們每分每秒都是在重新活著。

槍砲、病菌與鋼鐵:人類社會的命運

在芭樂人類學上看到林開世老師的文章,因此想起了這本書。作者認為各族群天生才智並沒有太大區別,但由於環境因素 (地理、氣候、物種…),以及對新技術的開放程度,導致日後的發展程度有所不同。曾經旁聽過林老師的課,在課堂上老師提出的問題至今仍想不出解答:人類為什麼要從狩獵採集轉移到農業?事實上,農業使人類食物來源的多樣性大大降低,且農業帶來的群居生活對於人類發展是否為進步也未可知。從作者的論述中,農業與人口增加是互相影響的,不能分辨何者為因何者為果。以地理環境來說,如果該地區可馴化的動植物種類多,就越可能演變成農業社會。在馴化的例子中,豌豆讓我印象深刻:突變的豌豆並不能爆開使種子散播到更遠的地方繁殖,這反而成為人類馴化豌豆的助力。
也許不是本書重點,但我注意到國家的代名詞是「她」。以前外文系的老師提過像國家、船等能「容納」其他東西的主體,容易被指涉為女性的意象。也有一說在戰爭期間,國家常以女性代名詞指稱,呈現需要被守衛及保護的形象。

原子習慣: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

這本書很適合當作行為的工具書,當發現自己的生活偏離軌道時,拿起來翻閱一下可以重新回到平衡。書中提到的幾個方法值得參考:

  1. 把新的習慣跟原本就會做的事,或是喜歡的事綁在一起。例如:想建立整潔的習慣,可以改成「刷完牙,我就會清潔洗手台」、「看完電視,我就會去拖地」。把一個新習慣勾在原本的習慣後面,可以大幅提高完成的機率。
  2. 日常生活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「投票給想成為的人」,剛開始一個新習慣不需要設立過高的目標,甚至可以做一下就停,目的是養成「我就是這樣的人」的態度。這一點很吸引人,似乎可以用很低的門檻養成一個新習慣。但我認為習慣要延續,還是得從中認知到明顯的益處或樂趣才行。

Photo by Joel Muniz on Unsplash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
Built with Hugo
Theme Stack designed by Jimm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