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eatured image of post 2022 11~12 月份閱讀

2022 11~12 月份閱讀

📚 Storytelling with Data | The 5 Love Languages Singles Edition

Storytelling with Data

作者部落格:storytellingwithdata.com

這本幾乎是 data scientist 人手一本的案頭書,內容十分精鍊且容易應用。在研究所時期,我的指導老師就耳提面命要我們避開圓餅圖,本書作者也指出圓餅圖和立體圖是最要避免的資料呈現方式。原以為我的視覺化能力大約有中上程度,總是恪守文字對齊、色彩統一,還有在折線圖尾端加上資料標籤。但閱讀本書後,發現自己還是在不經意間製作了許多爛圖表,舉例如下:

  1. 呈現資料時要用「解釋型分析」
    這應該是我在工作時犯的第一個錯誤。為了報告做了許多探索型分析,因此想將全部的結果都塞給觀眾,證明自己的用心,卻使得重點失焦。作者把探索型分析比喻成「一百顆牡蠣」,解釋型分析比喻成「兩顆珍珠」。報告時應該呈現去蕪存菁的珍珠,避免拖著觀眾陪你一起扒開一百顆牡蠣。

  2. 投影片標題位置寫上結論
    剛開始做投影片時,老闆提醒我要在投影片的標題位置加上圖表的結論。我原先有些不解,因為研究所時做的投影片標題都是寫 Introduction, Methods, Conclusion 之類的字眼。作者提到觀眾在看投影片時,是以「之」字型方向由左上至右下瀏覽,如果能先看到結論再搭配圖表,可以大幅提升溝通效率。

  3. 堆疊長條圖 (Stacked bar chart) 避免太多顏色
    之前在做不同類別變項的比較時,畫了一張堆疊長條圖,但是因為種類繁多,整張圖大概有五六種顏色,直接被老闆說太花了。作者在書中提出解方,以下圖左方為例,顏色花花綠綠包含太多雜訊,沒辦法一眼看到重點。此時應思考我們要引導觀眾注意哪裡,並且只在該處使用色彩,其餘部分則以灰階呈現,如下圖右方所示。

堆疊長條圖修正方式 (Knaflic, 2015)

  1. 折線圖 (Line chart) 不要變成麵條圖
    所謂麵條圖,就是像麵條一樣堆疊在一起的折線圖。之前在呈現不同時段的物料量趨勢時,畫出了一張麵條圖,導致報告時需要更多時間解釋。圖片中許多雜亂的線條,讓重點難以呈現。作者提出了幾種解決方式,包括以顏色強調重點線條,或將各折線以空間分開呈現等。下圖呈現書中強調線條的範例,與堆疊長條圖的修正方式類似,都是減少雜訊讓重點突出,以達到資料溝通的效率。

麵條圖修正方式 (Knaflic, 2015)

作者強調如何藉由人類視覺的特性,掌握觀眾的注意力,包括將格式塔視覺法則以及前注意特徵運用在圖表製作中。除了視覺呈現外,如何用資料說出好故事也十分重要。作者借用了文學及戲劇中的敘事結構 setup-conflict-resolution 來解釋如何描述資料故事。除了按照時間順序,也可以用結尾開頭,直接開門見山說明結論與解決行動。

題外話:讀到這一段時,我剛好接受了台大新聞所助理的訪問,有一題是跨域求職者的優勢。我想對於外文背景的人來說,storytelling 是個可以大放異采的舞台。

The 5 Love Languages Singles Edition

本書的前身 The 5 Love Languages 主要是寫給已婚夫婦,但有許多單身者也想知道愛之語 (Love Languages) 該如何應用在婚姻以外的日常生活中,促使作者寫了這本書。作者所提出的五種愛的語言分別是:

  1. 肯定的言語 (Words of Affirmation):例如稱讚、鼓勵或感謝。

  2. 服務的行動 (Acts of Service):例如幫對方跑腿、分擔工作或家事等。

  3. 真心的禮物 (Gifts):根據對方的需要和喜好準備禮物,價格並非重點。

  4. 精心的時刻 (Quality Time):雙方一起從事活動,並給予對方完整的注意力。

  5. 身體的接觸 (Physical Touch):牽手、擊掌或擁抱等表達親密感的身體接觸。

除了浪漫關係外,這五項愛之語也適用於職場、友情、親情等任何需要與人互動的場合。作者指出每個人都有主要的愛之語,只要最主要的部分被滿足了,就能感受到愛。先滿足對方的主要愛之語,再適度加入其他項,可以提升關係的滿意度。反之若沒有接收到主要的愛之語,則不會感受到愛。例如:小明的主要愛之語是「精心的時刻」,但他的爸媽因工作繁忙無法陪伴而以物質滿足孩子。小明就算收到許多禮物,心靈依然無法得到滿足。

想判斷自己的主要愛之語,可以思考自己最常表示愛的方式為何。例如:如果你經常以「服務的行動」來表示愛,你的主要愛之語很有可能也是服務的行動。想要怎麼被對待,就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別人。如果不容易判斷,作者也設計了愛之語測驗,讓我們探索自己的主要愛之語,如此一來就能與重要他人溝通自己的需要。這些題目也可以幫助我們判斷重要他人的主要愛之語,讓關係更加融洽。

雖然書中並未提到,但我認為面對不同的對象,主要愛之語也會有所變化。例如,面對父母,「肯定的言語」最能讓我感覺被愛,但面對朋友,「服務的行動」重要性則排到第一。愛之語應該不是固定的,會根據相處的人調整不同的優先順序。

Photo by Lilly Rum on Unsplash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
Built with Hugo
Theme Stack designed by Jimmy